讲述东大

人物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讲述东大 > 人物 > 正文

托起矿山安全梦——资土学院教授朱万成

发布时间:2023-09-06 浏览次数:

1991年,17岁的朱万成,从新疆呼图壁这片大漠边陲,考入东北工学院采矿工程系,或许他自己也不曾想到,这里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,吸引着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矿山安全的领域,这一干就是20多年。20多年来,他从青涩少年成长为博士生导师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、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。

面对这个被普遍认为条件艰苦的专业,朱万成也曾彷徨、迷茫过。然而,采矿学馆那为国分忧、顽强拼搏的强大气场,萦绕耳旁的“五四煤”精神,对专业理解的不断深入,使他认清了方向,鼓足了勇气。

“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东大人,我多年来耳濡目染徐小荷等老一辈的严谨治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。我就是要把属于我们东大自己的“传家宝”、凝结了几代人青春和汗水的宝贵财富传承下去。“朱万成感慨道。

2004年2月,朱万成首次迈出国门,远赴澳大利亚,在西澳大学从事岩石力学方面的博士后研究。澳大利亚发达的采矿业和矿山良好的工作环境,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而那时国内频发的矿山事故也让他仿佛受到使命的召唤。

谈到回国的初衷,朱万成说:“每次闻听国内重大矿难事故让数以百计的生命灰飞烟灭,我都深感痛心,作为一名采矿人,我能为此做点什么?在国外,总觉得再大的成就都是为别人效力,而我一直惦记着回来为自己的国家做一点事。”

2006年2月,朱万成放弃了在西澳大学继续工作的机会,选择了回到自己的母校搏体育-中国有限公司。

立足于国内矿业需求,把握国际学术前沿,朱万成带领着团队,在“岩体损伤与破裂”领域建树颇丰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。

所谓的“事业有成”,标准很多,朱万成则用行动给出了最为质朴的答案:“敬业”。200余篇三大检索论文,凝聚着他夙兴夜寐奋斗的汗水,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包括牛津大学J.N Hooker等千余名学者的引用和高度评价。作为洪堡学者,他还受到德国总统的接见。

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,朱万成破解了高地应力、高地温以强烈开采扰动下岩石的损伤与破裂过程及其致灾机理,建立了现场监测和损伤力学模拟相结合的致灾过程分析方法,并在矿山灾害防控实践中得以成功应用。

在新城金矿的开采过程中,朱万成一举解决了V#矿体中段顶柱的安全回采问题,创经济效益达2.5亿元,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。

资土学院党委书记王立慧表示,朱万成老师突出的业务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正是资土学院“德以怀远,学以精工”院训精神的生动体现,正是有了像朱万成这样的一批优秀教师,学院的明天才更加充满希望。

为解决山东黄金集团某矿山的岩石损伤问题,朱万成连续20多次往返于学校和矿山之间,深入矿井研判岩性、地质条件,集团的负责人说:“朱老师在,我们放心。”